娄底砂岩建材装饰材料-湖南省娄底市砂石价格
娄底:璀璨的湘中明珠
在“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湖南,说起长沙、湘潭、岳阳、张家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说起娄底,恐怕很多人都要摇头。是呀,在以名山名水、名楼名寺、名城名人著称于世的湖南,文化底蕴丰富深厚,自然资源秀丽奇特,风流人物灿如星空,娄底似乎无足轻重。
娄底既不像长沙那样拥有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在此讲学,由宋真宗亲笔所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联的岳麓书院;也不像湘潭那样拥有以韶山为中心的“革命摇篮,领袖故里”;既不像岳阳那样拥有名声显赫、为世人所传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的岳阳楼;也不像张家界那样拥有世界罕见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那么娄底有什么呢?
娄底像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虽然封面很简朴很不起眼,但只要潜下心来去读,你就会被深深吸引。
■笔记·娄底
一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湘中交通枢纽,湖南工业重镇,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人口400万。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这里就设有建制。相传,“娄”、“氐”两个福星在上空交相辉映,故称之为娄底。娄底秦时属长沙郡;明、清时属长沙府、宝庆府;民国元年(1912),属长宝道;民国11年(1922),取消道制直属湖南省;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域隶属益阳专区和邵阳专区;1960年2月,设立娄底市和冷水江市,隶属邵阳专区。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江市和娄底市,分别并入新化县和涟源县;1980年7月,批准恢复娄底市;1999年1月,经批准,撤销娄底地区,成立地级娄底市。
一个城市,特色文化的积淀是它的灵魂和精华,有了它才会显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和特色。娄底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为了追根溯源,我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寻找着梅山文化的遗迹。我看到瑶族和苗族的先民们从远古的深处走来,从烽火连天,厮杀呐喊的刀光剑影中走来。相传瑶族和苗族的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部落联盟。最早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其西进过程中,与东扩的黄帝部落联盟、炎黄部落联盟发生战争。 经涿鹿之战失败后,九黎联盟中的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他们披风斩浪、历经艰难,来到了梅山(今娄底下属的新化一带)安家落户。梅山地区因山高林密,民风强悍,生存空间的相对封闭和族群的相对独立,使这里的人民过着原始农耕和渔猎生活,形成了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闭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以远古渔猎文化为构架,以千奇百怪的巫术活动为形式表现出来的独特地域民俗文化。据湖南考古发现,约在九千年前,围绕洞庭湖这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们,已经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形成了农耕文化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归入楚国,中原文化融合当地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楚文化。至秦,湘楚文化同各地的文化进一步交流,使湘楚文化发展得更加辉煌灿烂。
自从有了人类开始,便有了文化。
人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塑造了人。梅山文化的历程毋庸置疑地证实了这个简单朴素的真理。孕育于古老蛮荒中的梅山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碰击陶冶出了“勤劳、刻苦、无畏、剽悍、勇于牺牲”的梅山精神,哺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诸如明代“廉法佐朝留青史”的邹廷望;清代“巡视漕运,尽革陋规;兴办水利,民深受其益”的陶澍;“一生主张变法革新,团结御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廉俸所入,悉以办公益,无自私”的游智开;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谭人凤;最先从德文翻译《***宣言》的成仿吾;抗日名将陈正湘;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等,梅山文化赋予了他们刚健之骨,遒劲之风的精神,使他们成为了民族的精英。梅山文化是湘楚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对我国地方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作用,也填补了不少民俗文化研究的空白,它对于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影响之大,辐射海内外。
二
说到精英,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娄底市双峰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在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楚大地时,他在家乡组建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一直到近年,历史才逐渐还原一个真实的曾国藩。客观公正地说,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查史料得知,活动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各类人物,无论是正面的或反面的,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曾国藩的影响。青年时代的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尤其是他留下的《曾国藩家书》,基本上包括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无论曾国藩属何种类型的人,如何评说,历史是公正和客观的。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论人格、思想学术、持家之道、带兵打仗,还是文学方面的贡献,都对那一个时代以至现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言之如此,行亦如此。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所以被后世推崇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除曾国藩外,还有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国***早期***蔡和森、蔡畅兄妹、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革命教育家成仿吾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篇章。如果不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扭曲,娄底应该早就声誉鹊起了,因为,地因人名,有一个曾国藩,就足以让人们对娄底这块山水刮目相看了。
三
除了人才,娄底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十里钢城和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达48种,且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储量居全省第二,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藏在湖南及至全国名列前茅。
娄底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要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横贯东西的湘黔铁路和纵贯南北的娄邵铁路如一把闪亮的银梭,把娄底编织在通向富裕的网络。上(海)瑞(丽)高速公路--潭邵段全线贯通后,将娄底网进了以省城长沙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而总投资达2亿元的洛湛铁路的建成更使娄底提升为继株洲、怀化之后的湖南又一交通枢纽。207国道、320国道以及娄涟(娄底--涟源)高等级公路、太澳(太原--澳门)高速、宁太高等级公路的建成,更如网络中四通八达的脉络。交通的便利,为娄底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常用建筑石材有哪几种?每种石材的特性和用途是什么?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一、矿业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湖南地处祖国的中南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全省国土总面积为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1999年全省总人口为653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5.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5个百分点。2000年GDP为3692亿元,“九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为9.7%,比全国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620元。
湖南省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和旅游胜地之美誉。以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加工为对象的冶金、化工、建材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1999年矿业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9.4%,占社会总产出的10.4%。矿业采选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8%。
湖南省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2000年全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82.4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96%,其中铅、锌、锑、铋、硬质合金产量分别为26.01、45.53、4.68、0.2835、0.0523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25.17%、23.67%、43.9%、40%、61.2%。湖南锰业发达,其产品生产能力与生产设备以及产品质量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镉、铟等分散元素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煤产量在南方省份位居前列,占全国2.52%。水泥产量为2273.9万吨,位居全国第8位,平板玻璃产量为750万标准重量箱,位于全国第5位。重晶石、萤石、石墨、高岭土、石膏等非金属矿产原料的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全省主要矿产品及相关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7195.15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9.47%,其中出口总额为63573.26万美元,占全省的49.67%。
矿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省城镇化的进程,形成了娄底、郴州、衡阳、株洲等一批市级和桂阳、常宁、冷水江、花垣、临武、涟源、新化、平江、沅陵、桃江等一批县级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矿业城镇,矿业带动了全省运输业的发展,与矿业相关的运输业产值约32亿元。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湖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产多且分布相对集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优势矿产突出。截止1999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0种(计亚种141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70.18%。在已探明储量的矿种中,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57种(含亚种),居前5位的有34种(含亚种),其中钨、铋、萤石、石墨、海泡石、石榴子石、玻璃用白云岩、陶粒页岩等8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占全国首位(表1),石煤、锰、钒、锑、铷、重晶石、玻璃用砂岩等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具有国际优势的矿产有:钨、铋、锑、萤石、隐晶质石墨、重晶石等,在国内具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矿种有锰、锡、铅、锌、铌、钽、水泥灰岩、石膏、高岭土、芒硝,煤炭在南方地区具有比较优势。
2.矿床分布呈明显的区域性和相对集中性。钨、锡、钼、铋、铅、锌、石墨主要集中在郴州、衡阳地区;锑主要分布在娄底、益阳地区,锰主要分布在永州、湘西自治州、怀化和湘潭地区;金、银主要集中在衡阳、怀化、岳阳和郴州地区;煤主要分布在娄底、邵阳、郴州地区;盐、石膏和钙芒硝主要分布在衡阳、常德地区。
3.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大型、特大型矿床相对较多,金属矿共伴生矿多,贫矿多,难选冶矿多。按矿区计,全省共发现矿产地1196处,其中特大型矿6个,大型87个,中型205个,小型898处;品位大于30%的锰矿仅为总储量的30%左右,含硫大于35%的富硫铁仅占12.7%,铅+锌品位大于5%的矿仅占36%;铁、磷等矿产资源量大、质差,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难以利用;87.2%以上的有色金属矿区含有2种以上的有益共伴生组分,含10种以上的共伴生组分占4.7%。共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价值高。
4.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大。铅、锌、钨、铋、钼、磷的预测资源量为其资源储量的2倍以上,煤、铁、银、萤石的预测资源量为其资源储量的3倍以上,金、锑、重晶石、岩盐、各类石灰岩、高岭土等的预测资源量是其资源储量的5倍以上。
(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现状
1.基础地质调查:已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区域化探测量和1∶50万区域重力测量工作,基本完成了全省的航空磁测。已完成1∶20万重力测量18个图幅,约占省域面积的58%,1∶5万区域地质调查187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20个县(市)1∶5万—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在6个重要城市区内开展了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在重要成矿区带内开展了1∶5万化探、1∶5万放射性水文区域调查和地面伽玛测量。
2.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已探明83种(计亚种101种)矿产的储量,列入矿产储量平衡表的有68种。共发现各类矿产地约6000余处,列入储量平衡表上的1196处矿产地中,达到精查(勘探)程度的有451处,占37.7%;详查和普查(含普查以下)的矿产地745处,占62.3%。全省仍有大量具有潜力的矿点(矿化点)需提高其勘查程度。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至2001年底,全省已开发利用77种(含亚种)矿产(表2)。矿山总数达8875个。按矿山企业规模计,有大型矿山企业14个,中型72个,小型8789个。矿山企业从事采选业人数46.14万人,年产矿石2.41亿吨。按所有制性质计,矿山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66家,集体企业3501家,公司制企业88家,私营企业4994家,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14家。1999年,全省矿山企业采选业产值达217.36亿元(位居全国前十名之列),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8%,矿业开发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1.能源矿产:建立了以涟邵、资兴、白沙3个矿务局和煤炭坝、辰溪、谭家山、群力煤矿为主体的江南较大的煤炭工业基地。利用的矿种有煤、石煤、铀、地热,其中以煤炭开发利用为主。2001年全省共有煤炭矿山2269个,其中中型矿山23个,小型矿山2244个。从事采煤业人数为19.45万人,产煤2944.33万吨。煤的自给程度在70%以上。石煤产量为86.07万吨,多为小型矿山,共74个。铀矿仅1个国有矿山在开采。宁乡、汝城等县利用地热资源,建立了旅游区、渡假村、疗养院。
2.黑色金属矿产:建立了以华菱集团公司、桃江锰矿、湖南冶金企业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铁、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产加工基地。现有小型铁矿山100个,中型2个,年产铁矿石151.66万吨;大型锰矿山1个,中型4个,小型119个,年产锰矿石119.42万吨。小型钒矿山8个,年产钒矿石18.5万吨。
3.有色金属矿产:建立了以黄沙坪、水口山、宝山、李梅等铅锌矿和株洲冶炼厂、水口山矿务局、三立集团为主体的铅锌采选冶工业基地,以锡矿山矿务局、桃江板溪锑矿和益阳冶炼厂为主体的锑生产与加工基地,以柿竹园、瑶岗仙、川口等钨矿和株洲硬质合金厂为主体的钨生产与加工基地。以钨、锑、铅、锌、铜、锡等矿的开发为主。2001年有色金属矿山共计280个,其中大型4个,中型16个,小型260个。矿山企业从业人数为4.1万人,年产矿石1344.23万吨。现有铅锌矿山163个,钨矿山25个,锡矿山39个,锑矿山23个。主要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利用率为60—70%,综合回收率在40%上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贵金属矿产:建立了以辰州矿业公司、黄金洞金矿、高家坳金矿、龙王山金矿为主体的黄金生产和加工基地。全省共有133个金矿山。2000年产金4.14吨,占全国的2.9%。全省没有独立的银矿,主要是在有色矿的冶炼过程中综合回收银,1999年产白银317.31吨,占全国白银总产量的25.44%,属白银加工生产大省。
5.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矿产:从事稀有、稀土矿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基地,主要有株洲硬质合金厂、桃江稀土金属冶炼厂、益阳鸿运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和湘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所等。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全省有11个铌、钽小型矿山,年产矿石1万吨。稀有金属矿产铍和分散元素矿产镉、铟、铊、锗、镓、硒、碲等,主要是在冶炼过程中综合回收,锂、锆、铷、铯等稀有金属矿产和磷钇矿、独居石等稀土矿产尚未开发利用。
6.非金属矿产:建立了以湘衡盐矿、湘澧盐矿为主体的盐生产和加工基地,以韶峰集团、雪峰集团、潇湘水泥集团、东江水泥厂为骨干的水泥生产基地,以及以岳阳磷肥厂、湖南磷化工总厂等为主体的化工生产基地。主要利用的矿种有水泥灰岩、玻璃砂岩、石墨、高岭土、石膏、大理石和花岗石等饰面建材、磷、硫、重晶石、岩盐、海泡石、萤石、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灰岩、耐火粘土等。共有非金属矿山5898个,其中大型矿山5个,中型矿山25个,小型矿山5867个。按矿种计,砖瓦粘土矿1912个,建筑石料及制灰用灰岩矿山1291个,建筑用砂968个,其它矿山1696个。年产矿石1.94亿吨。
7.矿泉水:全省现有矿泉水生产厂家31个,年产矿泉水24.65万立方米。
(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至1999年底,矿山废渣累计堆存量达2.22亿吨,矿业废渣堆存量占工业废渣总量的86.8%。采煤排出的废渣占总堆存量的36.94%,湘中地区采煤排出的废渣达0.65亿吨。各类矿山共占地20.05万公顷,其中占用耕地4.17万公顷。
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1999年,用于矿山企业废水、废气治理的总费用约1.4亿元。土地复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至1999年底,共复垦土地面积0.60万公顷,复垦率为14.4%,恢复植被0.28万公顷,还绿率为7.6%;在矿山环境保护、立法、调查、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典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已起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勘投资不足,后备资源短缺。地勘投入减少,导致人才严重流失,探索性工作止步不前,致使导致煤、铁、锰、铜、铋、锑、锡、钼、砷等矿产资源储量增长速度低于消耗速度,主要矿山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色金属总公司的13家骨干矿山有7家因资源枯竭而相继关闭。一些驰名的大中型矿山,按目前的储量消耗速度最多只能维持6—8年,一些矿业城镇将因资源枯竭而衰亡。
2.矿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矿山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小型矿山占全省矿山总数的99.03%;二是采、选、冶结构失调,采选能力小、深加工能力小、冶炼能力大;三是矿产品精深加工和高精尖产品率低,矿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有色金属的深加工产品占总产品的10%;四是非金属矿产品开发相对滞后。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国有矿山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矿山企业的“三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仅占可综合利用矿山数的25%左右,已综合利用的矿种仅占可综合利用矿种的约40%。
4.利用省外资源方式单一,资源供给的保证风险增大。以投资入股的方式获取省外或国外矿产资源的尚无一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对矿产资源垄断的加剧,以贸易方式直接获取资源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
5.矿山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业活动已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达1748.09km2,占省域面积的0.83%,局部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由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泥石流,以及铅、镉、汞和砷等元素污染等次生地质灾害对国家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由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使得土地复垦率及还绿率过低。如不加大力度,预测至2010年,因废渣堆存、废弃地以及水土流失等将使2518.58km2的土地受到破坏,占省域面积的1.19%。
6.矿产资源开发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矿政管理有待完善。一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缺乏宏观调控,钨、锡、锑等优势矿产过量开采;二是矿产资源勘查虽然实行了统一管理,但勘查队伍的多头管理使得地质资料相互封锁、投资浪费;三是矿业权市场建设滞后,矿业资本市场不够发育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融资渠道不畅,现有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四是矿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五是地矿行政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市、县矿政管理专业技术力量不强,执法监督力度不足。
四、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及可供性分析
(一)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十五”计划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要求
1.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要求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和保障程度。《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预测“十五”期间全省经济增长率年均为9%,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700亿元,人均GDP达8450元,人口控制在68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36%。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建材、冶金、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发展和一般加工业对矿产资源的普遍需求,这就要求为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提供更多的矿物原料。预测至2005年,全省需煤4508万吨,铁矿石570万吨,锰矿石100万吨,铜精矿2.5万吨,磷155万吨。
2.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求优化和提升矿业结构,构筑和巩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矿业。资源利用方向需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形成和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
3.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建立以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和化工等各具特色的矿业发展布局。
4.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要求尽快转变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方式,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水平。
5.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求进一步建立全方位开放的矿业格局。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钨、锡、锑、石墨、铅、锌、锰、陶瓷制品等全省优势矿产品及其制品出口,有利于在更宽、更广的范围利用省外的石油、铜、铝、富铁矿、磷、钾盐等矿产资源,有利于稳定地吸引外资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全省的矿产资源,有利于推进全省赴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但对那些规模小、技术落后、成本高的矿业企业将造成较大的冲击。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包括矿产品贸易、利用外资勘查开发本省资源和赴省外国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矿业格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6.改善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统筹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矿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二)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分析
今后10年,矿产资源满足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为:完全依赖省外的有石油、天然气、钾盐等;部分自给的有煤、铅、钨、锌、金、铜、铝、锑、锰、铁、磷、硫等;能完全自给的有铀、银、锡、钼、铋、稀土、铌、钽、盐矿、砷、石膏、高岭土、重晶石、萤石、水泥灰岩、石墨、海泡石、耐火粘土和玻璃砂岩等。
矿业经济全球化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我省扩大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但由于国际矿产品市场受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而变化,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我省矿产资源的供应安全,建立相对稳定的供应渠道。
天然石材按照其生成的因素而衍生众多种类,最通常的分类是将石材分为砂岩、板岩、大理石和花岗石四大类。
1、砂岩
砂岩实为沉积岩,石质较粗松,受潮时有可能松散变形;但因具有独特的凹陷粗糙质感,较接近山林间粗犷自然的感觉,故较常运用于墙面装修。
2、板岩
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含铁的为红色或**;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含钙的遇盐酸会起泡,因此一般以其颜色命名分类,如会绿色板岩、黑色板岩、钙质板岩等。
板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古代在盛产板岩的地区常用做瓦片。板岩中一般不含有矿物。
3、大理石
大理石属于碳酸盐类变质岩,原是海底的石灰泥慢慢沉积、结晶而成为石灰石;遇地层的震动而遭高压及高温产生变化,最显著的便是结晶体的变大变硬,形成所谓大理石。其纹理因生成时所含的杂质不平均,且经地层运动形成较活泼的大型图腾变化感觉,形成仿佛山水的天然大理石纹路。普通耐用年限为150年。
4、花岗石
花岗石是一种火成岩浆岩,是由于地层表面的岩石、砂石经风化,慢慢移向海底的深沟,一次次的地壳移动,又慢慢将它们吞食到地心并被超高温熔化。因为岩浆的密度低于周遭的岩石,故又被逐渐地向上推动,冷却后就形成了新的3-D结晶体(火成岩)。也因为是3-D结晶体,故其纹理较小,花纹有立体和结晶的感觉,甚至有些花岗石在光线照射下,会散发出闪烁耀眼的光泽。其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等,普通耐用年限为200年。
就其他特性而言,大理石属于石灰石,硬度比花岗石低,亦不耐酸性侵蚀,故不适合用于户外,在久经日照及雨水的冲刷下容易变形、腐蚀;而花岗石硬度较高,并耐酸碱,所以大多数铺设于室外或者往来频繁的公共空间。
综上所述,一般居家室内的石材选择上多以大理石为主,除价格比花岗石便宜外,其组织细密,可磨光、品种繁多,有更多的花样、色泽选择空间等特点是消费者及室内设计师所喜爱的重要因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